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松林美谷

住着 飘渺阁的主人--梦幻仙子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转载】对联创作四弊  

2018-07-16 17:37:39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对联创作,看似短小容易,实际并非如此。好的对联需要反复推敲,力求精准。从近年来举办的征联作品以及各地中高考对联试题的答题对联看,常见有隔、重、俗、造四弊。要提高对联质量,此四弊非除不可。 

  弊之一:隔

  隔,即不联。所谓对联,应既对又联。对,即内容、形式的对仗,联,即内容、形式的照映、贯通、呼应。上下联应双矢一的,殊途同归。只顾形式之对,不管内容之联,难称为佳联。对联的上下联之间、上下联各元素之间,也非简单相加,而应互相依存、彼此制约、共同作用,形成一和谐、完美之整体。隔多指上联与下联、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,所述事物互不相关,缺乏必然的联系,貌合而神离,似对而实隔。比如一婚联:“克勤克俭偕白头;晚婚晚育惜青春。”“克勤克俭”与“偕白头”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,而“克勤克俭”与“晚婚晚育”相对,也无浑然一体的结合。再如春联:“一劳永逸长生乐;万象回春大地新。”平仄、对仗尚可,但上下联孤立存在,难以表述完整主题,实难称之为联。

  隔是思维紊乱的表现,隔是胡拼乱凑的结果。创作对联可向古诗学习。古人律诗中有流水对,因其一气呵成,畅而不隔,有如行云流水,妙韵天成。如白居易之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,王维之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,陆游之“山穷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均属对联佳作。 

  弊之二:重

  重,即重复之意。上下联内容重复,或上下联各元素内容重复。比如“神州大地美如画;祖国河山灿若霞”,“争做长征突击手;勇当四化带头人”,“凭汗水兴财家家富;靠劳动致富户户欢”,“双性有缘方结好;双方如意始联姻”等等,均属重复之列。这些对联仅仅是文字形式上的词性相对,上下联所提供的信息只有一个,对联内容贫乏、单调、枯燥、呆板。

  重,与对而不联的“隔”恰恰相反,是联而不对。古人说“正对为劣,反对为优”,因为正对内容多为并列关系,上下联内容相似、相近或相关,把握不准,则易出现“重复”之弊。反对则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描画,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(变换)关系、目的关系,上下联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,如“青山有幸埋忠骨;白铁无辜铸佞臣”,“横眉冷对千夫指;俯首甘为孺子牛”,“宁为玉碎;不为瓦全”等等,上下联内容互相映衬,形成对照,犹如二珠合璧,相得益彰,使对联具有强烈艺术效果,给人以深刻印象

  弊之三:俗

  俗,即俗气。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,富有新意,言人之欲言,言人之不能言,切忌人云亦云,老生常谈。对联创作也是这样。

  对联创作的“俗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 一是在创作手法上重技巧,轻意境,往往容易落入俗套。对联是一门古老、通俗的艺术,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,形成了众多的制联技巧和修辞手法,如滥用析字、双关、偏旁等方法拟制如“山石岩”、“白水泉”、“女子好”、“江河湖海”、“杨柳松柏”等类似的对联,看似创新,实则是古人联作的翻版。二是在联语内容上套用古语,落入俗套。其中尤以春联创作为最,俗套的对联比比皆是。比如“春回大地百花争艳,福满神州万象更新”,“风调雨顺年年好,国泰民安处处春”,“爆竹声声辞旧岁,梅花点点迎新春”老生常谈,缺乏新意,使人望而生厌,俗不可耐。

  弊之四:造

  造,即生编硬造,矫揉造作,有雕琢之态,无自然之美。“造”的表现有许多,比如无意境,纯粹为对而对,为联而联,像“冰比冰水冰,魔更魔鬼魔”之类,读过之后不知道从中得到了什么,学到了什么。又如       ,这是违反常理的“编造”。

  对联,作为一种传统的、大众的文学形态,与其它文学形式(特别是诗词)一样,要追求真情实感、通俗自然。在文学创造中,古人历来有两种美感追求,即“错采镂金”之美和“芙蓉出水”之美,并且认为后者是更高的又难以企及的境界。“芙蓉出水”之美追求的是平淡、自然、单纯、质朴,李白论诗: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”。谢榛说的更明确:“自然妙者为上,精工者次之”。对联创作应追求 “芙蓉出水”的境界。

 

 

作者:宁波江南中学谢辉根  时间:2006-12-3 16:10:51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三九聼風收藏于夏都【牛角居【三九原创作品】     情寄重阳 - 三九 - 三九聼風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