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松林美谷

住着 飘渺阁的主人--梦幻仙子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转载】(四)祛痰湿剂  

2017-03-10 17:58:08|  分类: 医药保健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hengry《(四)祛痰湿剂》
(四)祛痰湿剂

  【代表方】二陈汤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

  【组成】半夏、橘红(各五两),白茯苓(三两),炙甘草(一两半)。

  【主治】痰湿证。(原方主治:治痰饮为患,或呕吐恶心,或头眩心悸,或中脘不快,或发为寒热,或因食生不和。)

  【方解】半夏燥痰为君。橘红,古代用陈皮去白而得;今多以陈皮为橘皮,橘红为柚皮。性味十分相近,可以相互替

代。以其燥湿化痰而行气,为臣。茯苓利湿健脾为佐。甘草和中为使。

  清·汪昂《医方集解》中对本方的解说十分精辟,引录于下:“半夏辛温,体滑性燥,行水利痰,为君。痰因气滞,气顺则痰降,故以橘红利气;痰由湿生,湿去则痰消,故以茯苓渗湿;为臣。中不和则痰涎聚,又以甘草和中补土,为佐使。”今已有中成药二陈丸。

  同类常用中成药:二妙丸。

  【组成】苍术(炒)500g、黄柏(炒)500g。

  【方解】苍术燥湿健脾而解表,黄柏清热燥湿而行下,并用为清湿热最重要的中成药。

(五)祛暑剂

  【代表方】藿香正气软胶囊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

  【组成】苍术195g,厚朴195g,陈皮195g,生半夏195g,茯苓293g,广藿香油195ml,紫苏叶油098ml,白芷

293g,大腹皮293g,甘草浸膏244g。

  【主治】暑湿外感证(原方主治:治伤寒头疼,憎寒壮热,上喘咳嗽,五劳七伤,八般风疾,五般膈气,心腹冷痛,反

胃呕恶,气泄霍乱,脏腑虚鸣,山岚瘴症,遍身虚肿;妇人产前、产后,血气刺痛;小儿疳伤,并宜治之。)

  【方解】思考之一。

(六)理气剂

  【代表方】逍遥散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

  【组成】甘草(半两),当归、茯苓、白芍、白术、柴胡各一两。

  【主治】肝郁证。

  【方解】本方是治疗木气疏泄不及之主方。其中柴胡为疏肝理气之主药,为君。木疏泄不及,是用不及。用不及者,体必不及。所以疏肝理气的同时,必须配合养血和血之当归、白芍,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肝郁之标,为臣。“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。”以白术、茯苓健脾守中,防肝气来犯,为佐。甘草调和为使。

  同类常用中成药:气滞胃痛颗粒。

  【组成】柴胡、香附、白芍、延胡索、枳壳、炙甘草。

  【方解】柴胡、香附疏肝理气为主;白芍养肝血,延胡索行血气为辅;枳壳下气而理脾为佐。

(七)理血剂

  【代表方】血府逐瘀汤(《医林改错》)。

  【组成】当归(三钱),生地黄(三钱),桃仁(四钱),红花(三钱),枳壳(二钱),赤芍(二钱),柴胡(一

钱),甘草(一钱),桔梗(一钱半),川芎(一钱半),牛膝(三钱)。

  【主治】瘀血证。(原方主治:治胸中血府血瘀诸证)

  【方解】本方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制的活血化瘀经典方剂。方中重用桃仁、红花,专祛瘀血为君。有瘀必有虚,故又

以四物汤(详见下文)为养血活血,并用为臣。瘀血阻滞,气机运行必然失常。故佐以柴胡、桔梗、枳壳,宣畅疏理气机,

令气行则血行,为佐。此方现有成药血府逐瘀胶囊可用。

  同类常用中成药:通心络胶囊。

  【组成】全蝎、土鳖虫、水蛭、蜈蚣、蝉蜕、檀香、降香、乳香、赤芍、冰片、人参、酸枣仁。

  【方解】本方以大量虫类药破血逐瘀为主,辅以辛香行气血药;佐以人参、酸枣仁补益气血。全方以破血为主,旨在治

标,不宜长期服用。今天很多心血管病患者,将此药当作阿司匹林来吃,是误用。一味丹参代茶饮,远较此方为妥。

(八)消食剂

  1、保和丸

  【组成】山楂(焦)30g,六神曲(炒)100g,麦芽(炒)50g,莱菔子(炒)50g,半夏(制)100g,陈皮50g,茯苓100g,连翘50g。

  【方解】方中前三味即焦三仙,为临床消食常用药。莱菔子即萝卜子,善消食下气。又以二陈除痰湿为助,连翘清郁热

为佐。临床消食十分常用。

  2、大山楂丸

  【组成】山楂1 000g,六神曲(麸炒)150g,麦芽(炒)150g。

  【方解】即焦三仙。

  3、健胃消食片

  【组成】太子参2286g,山药1714g,山楂1143g,麦芽(炒)1714g,陈皮229g。

  【方解】方以参、药健脾益气为主,山楂、麦芽消食为辅,陈皮理气和中为佐,在消食类成药中,本药略偏于补。
 二、虚 证 用 方

(一)补气剂

  【代表方】四君子汤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。

  【组成】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各等份。

  【主治】气虚证。(原方主治:荣卫气虚,脏腑怯弱,心腹胀满,全不思食,肠鸣泄泻,呕哕吐逆,大宜服之。)

  【方解】人参(今多以党参代之)补中益气为君;脾气不足最易导致水湿内停,水湿一旦形成,又最容易困犯脾土,白

术燥湿而助脾运化,为臣。茯苓利湿而健脾为佐,甘草和中补益为使。四药一补一和,一燥一利,成为后世众多健脾益气方

剂的基础方。

  同类常用中成药:

  1、补中益气丸详见后治脾剂。

  2、玉屏风口服液

  【组成】黄芪600g,炒白术200g,防风200g。

  【方解】黄芪益气固表为君,白术健脾守中为臣,防风引药达表,搜剔风邪,为佐使。常用病症有二:一是气虚不能固

表之自汗;二是正气不足反复外感。

(二)补血剂

  【代表方】四物汤(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)。

  【组成】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黄各等份。

  【主治】血虚血瘀证。(原方主治:凡伤重肠内有瘀血者用此。)

  【方解】熟地黄补肾填精,精血同源,精生血长,为君。白芍补益肝血,当归养血活血,共用为臣。补益之品,最易生

壅滞,故用川芎为佐,以行血滞。四物以川芎升发象春,当归活血象夏,白芍收敛象秋,熟地滋补象冬,四药而行一年之

功,立意深远,为养血第一方。

(三)补阴剂

  【代表方】六味地黄丸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。

  【组成】熟地黄八钱(24g),山茱萸、干山药各四钱(各12g),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去皮,各三钱(9g)。

  【主治】肾阴虚证。(原方主治:肾怯失音,囟开不合,神不足,目中白睛多,面色白等)

  【方解】本方为补阴经典名方。方中重用熟地黄八分为君,以补精填髓,直补肾阴。山茱萸、山药各四分,一酸敛入肝

补阴,一甘平入脾而气阴并补,二药通过滋补肝脾之阴,而间接起到补肾阴之用,为臣。此三药合而补阴,世称“三补”。

仅凭此三味补益药,尚远不足以成就六味地黄丸之经典。补益之品,因其味甘性缓,经常在补的同时,出现生邪、留邪的弊

端。如熟地黄善补肾阴,但滋阴同时,即容易生湿化火,故佐以泽泻,泻肾中邪热水湿。山茱萸善补肝阴,但木能生火,木

气太旺,容易郁而化火,故佐以牡丹皮,泻肝中邪火。山药善补脾之气阴,但其性涩守,不善行走,容易形成气壅湿停,故

佐以茯苓,利湿健脾。如此三补三泻配伍,使得六味地黄丸总体补阴而不生湿,益肝肾而不助火,其性平和,成为补阴方剂

之典范。后世在此基础上,增加药味,形成了大量的地黄类方。如增加枸杞子、菊花,即可养阴明目;加知母、黄柏,即可

滋阴清热;加肉桂、附子,即可温化肾气(实际上,六味地黄丸是由肾气丸减两药而成,这里为了理解方便,姑且如此

讲)。

  但补阴之药终归滋腻。脾胃虚弱者,长期服用地黄丸,会加重脾胃负担,出现食欲不振,腹胀等症状。可稍配合加味保

和丸,每次1/3~1/2袋,以助脾运。

  同类常用中成药:

  1、杞菊地黄丸

  【组成】即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、菊花各两分而成。

  【方解】本方滋阴之外,尤善明目。

  2、明目地黄丸

  【组成】熟地黄、山茱萸、牡丹皮、山药、茯苓、泽泻、枸杞子、菊花、当归、白芍、蒺藜、煅石决明。

  【方解】本方以杞菊地黄丸为基础,增加归、芍和血,蒺藜、石决明平肝明目,而明目之功更显。

  3、知柏地黄丸

  【组成】即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、黄柏各两分而成。

  【方解】本方滋阴之外,尤善清解下焦之热,用于阴虚所致五心烦热(心烦、手足心热)、盗汗梦遗等。

  4、桂附地黄丸

  【组成】即由六味地黄丸加肉桂、附子各一分而成。

  【方解】本方以六味养阴为基础,佐以二药助火,令少火生气,而令肾气得充。此方即张仲景《金匮要略》之肾气丸。

  5、金匮肾气丸

  【组成】由桂附地黄丸加牛膝、车前子而成。

  【方解】本方在肾气丸基础之上,增加引药下行,利湿清热之品,以防补益太过而化热生湿。此方本名济生肾气丸,无

奈今日药厂错以金匮肾气名之,而将真正的金匮肾气丸易名作桂附地黄丸,不知其故,学者当明此,以免生误。

(四)补阳剂

  【代表方】艾附暖宫丸(《仁斋直指方》)。

  【组成】艾叶120g,香附240g,吴茱萸80g,肉桂20g,地黄40g,当归120g,川芎80g,白芍80g,黄芪80g,续断60g。

  【主治】胞宫寒瘀证。

  【方解】男属阳,女属阴。女性疾病,通常与寒、瘀二邪有关。无论月经不调、白带异常、乳腺增生、妇科炎症,病症

纷繁,却常与寒瘀体质有关。体质不加以改善,各种病症的治疗总会缠绵难愈,无法根治。本方即改善女性寒瘀体质之经典

良方。方中重用香附行气活血散寒,艾叶温经活血,并用为君。以吴茱萸、肉桂温暖胞宫,以四物并用养血和血,共为臣。

再以黄芪益气,续断补肾为佐。本方已有成药。

  同类常用中成药:附子理中丸(同前)。

三、五脏用方示例

(一)治肺剂

  【代表方】止嗽散(《医学心悟》)。

  【组成】桔梗、荆芥、紫菀、百部、白前(各二斤),甘草(十二两),陈皮(水洗去白,一斤)。共为末。每服三钱。

  无疾按:今可按桔梗等10g,陈皮5g,甘草3g,作汤药服。

  【主治】咳嗽。(原方主治:治诸般咳嗽。)

  【方解】肺为娇脏,喜润恶燥,喜温恶寒。又恐外邪侵袭,痰湿停聚。故方中以紫菀、百部,温润肺脏,化痰止咳为

君。以桔梗、白前,一升一降,调畅气机而止咳逆为臣。荆芥散邪于外,陈皮化痰于中,为佐。甘草调和,兼可化痰止咳为

使。

  无疾按:本方与人参败毒散相比,一谓咳门第一神方,一名止嗽散。咳嗽二者本有别,有声无痰为咳,有痰无声为嗽。

故败毒散中多理气,止嗽散中重化痰。两方用药平和,都是临床常用的治肺良方。

  同类常用中成药:通宣理肺丸。

  【组成】桔梗、前胡、枳壳、杏仁、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麻黄、紫苏叶、黄芩。

  【方解】本方以二陈化痰,以桔、前、枳、杏四药理肺气。辅以麻、苏解表,黄芩清热。对于咳嗽(尤其是外感咳嗽)

有较好的治疗作用。

(二)治心剂

  【代表方】酸枣仁汤(《金匮要略》)。

  【组成】酸枣仁二升(30g),甘草一两(10g),知母二两(20g),茯苓二两(20g),川芎二两(20g)。

  【主治】失眠。(原方主治:虚劳虚烦不得眠)

  【方解】失眠的机制前面已经讲过,主要是神被热扰,以及精血不能充养两条。酸枣仁汤是治疗虚性失眠的经典方剂,

制方巧妙,疗效颇佳。方中重用酸枣仁为君,补益心肝之血,先令神有安神休憩之地。知母清心除烦热,助枣仁安神,为

臣。然枣仁虽补血,但所生之血为死血;知母虽清热,但所清之热无出路。故又以川芎行血,令血活;茯苓渗利,出邪热;

茯苓另有宁心之用,二药并用为佐。甘草和中为使。

  同类常用中成药:

  1、柏子养心丸

  【组成】炙黄芪100g,茯苓200g,党参25g,当归100g,川芎100g,柏子仁25g,酸枣仁25g,远志25g,半夏曲

100g,朱砂30g,肉桂25g,五味子25g,炙甘草10g。

  【方解】从药物组成可知,本方虽以柏子命名,但其实重在补益气血。因为心为君主之官,神藏于心中。而心神的正常

活动,全赖气血以濡养。补气血,即是补心。此后,以柏子仁、酸枣仁、远志,安神宁心以治标,为臣。佐以半夏曲,消磨

痰食而安神;朱砂、肉桂,交通心肾而安神;五味子酸敛气阴而养心。全方立意较完备,为养心安神常用之善品。

  2、朱砂安神丸

  【组成】朱砂五钱,黄连六钱,炙甘草五钱半,生地黄一钱半,当归二钱半。

  【方解】思考之二。

(三)治脾胃剂

  【代表方】补中益气汤(《脾胃论》)。

  【组成】黄芪(病甚,劳役热者一钱,3g),炙甘草(以上各五分,2g),人参(三分,1g,有嗽去之),当归身

(三分,1g),橘皮(二分或三分,1g),升麻(二分或三分,1g),柴胡(二分或三分,1g),白术(三分,1g)

  无疾按:此方,以及东垣益脾气诸方,用量都非常小。发人深省。

  【主治】脾胃气虚下陷。

  【方解】原方立意颇深。今且从俗论之。黄芪温中益气,而能升阳固表,与气虚下陷之病机颇相吻合,重用为君。人

参、白术、甘草助君温中益气,为臣。然血为气之母。无形之气无处安身,须蕴于有形之血中,故以当归养血活血,令气有

所归。参芪等药补中益气,气虽生但不能行,易成壅滞之候。故以陈皮行气以防壅。气机下陷,少与升麻、柴胡升提为使。

  同类常用中成药:

  1、人参健脾丸

  【组成】人参25g,白术150g,茯苓50g,山药100g,炙黄芪150g,陈皮50g,砂仁25g,木香125g,酸枣仁

(炒)50g,远志25g,当归50g。

  【方解】思考之三。

  2、归脾丸

  【组成】白术(炒)160g,茯苓160g,炙黄芪80g,党参80g,炙甘草40g,远志(制)160g,龙眼肉160g,酸枣仁

(炒)80g,当归160g,大枣(去核)40g,木香40g。

  【方解】思考之四。

  3、香砂六君子丸

  【组成】党参100g,白术(炒)200g,茯苓200g,炙甘草70g,陈皮80g,半夏(制)100g,木香70g,砂仁80g。

  【方解】四君子汤加半夏、陈皮后,称为六君子。健脾益气而化痰湿之力更胜。现成药中,唯有此药,与六君子原方相

近,仅增少量香砂以行气,防止补益太过而生壅滞,是临床补益脾气最常用的成药之一。

  4、参苓白术散

  【组成】人参100g,白术100g,茯苓100g,山药100g,甘草100g,白扁豆75g,薏苡仁50g,莲子50g,砂仁50g,

桔梗50g。

  【方解】本方以四君子汤为基础,加山药平补气阴,扁豆、薏苡仁渗湿健脾而

止泻,莲子涩肠而止泻;砂仁醒脾为佐;桔梗载药上行于肺,令脾所生之气上行以补肺,培土生金。本方主要用治脾虚湿盛

所引起的腹泻,以及肺脾气虚之久咳不愈。

  5、麻仁润肠丸

  【组成】大黄120g,火麻仁120g,苦杏仁(去皮炒)60g,木香60g,陈皮120g,白芍60g。

  【方解】本方是在经方麻子仁丸基础上稍加化裁而成。方以大黄为君,荡涤肠中积滞。以火麻仁、杏仁润肠助之,木

香、陈皮行气辅之。并佐以白芍,柔肝而令肝缓,肝缓则脾运通行而便秘得解。本方是适合于临床大部分便秘患者服用的中

成药。相比芦荟、番泻叶等泻下药,本品对于顽固便秘患者更加安全稳妥得多。不过便秘终归是标,辨证求本,治本才是根

本的解决之道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79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